继上期推出的阿尔兹海默症(AD)热门研究靶点,精准靶向不踩雷,本期继续为您带来帕金森病(PD)的热门研究靶点及优质抗体研究工具。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仅次于AD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疾病早期,症状是晃动、僵硬、运动缓慢和行走困难,还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觉醒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接触毒素和基因突变可能是大脑病变形成的基础。病理学上,帕金森病通常表现为中脑黑质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死亡,导致多巴胺合成不足。目前已知的潜在机制包括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路易小体的形成)、线粒体功能障碍、溶酶体运输通路异常及神经炎症等。这些机制共同导致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从而引发多巴胺合成不足,造成一系列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α-synuclein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是一种丰富的神经元蛋白,在突触前神经末梢中高度富集。它含有140个氨基酸,由SNCA基因编码。在生理状态下,α-突触核蛋白以无害的单体形式存在,而在病理状态下会出现错误折叠,导致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异常聚集体。α-突触核蛋白的错误折叠和聚集形成路易小体(Lewy bodies),其在脑中的存在会引发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死亡。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病理特征。
Parkin
Parkin(又名PARK2、AR-JP、PRKN),是一种在人类和小鼠中由PARK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自发现初始便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Parkin是一种由4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E3泛素连接酶,在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 UPP)中发挥重要作用。Parkin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线粒体动态平衡和能量代谢等细胞进程,并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肿瘤和癌症等。研究发现,Parkin基因突变会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少年型帕金森病(AR-JP)。
Tyrosine Hydroxylase
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是一种关键的限速酶,它在多巴胺和其他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丧失会引发许多与帕金森病有关的运动症状。TH作为一个标志物,常用于帕金森病研究中的神经损伤评估。
UCHL1/PGP9.5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terminal hydrolase isozyme L1, UCHL1),也被称为PGP9.5、PARK5,是一种重要的泛素蛋白酶,属于泛素C末端水解酶(UCHs)家族,广泛分布于大脑神经元和其他神经组织中。作为关键调节因子,UCHL1干扰多种蛋白质的泛素化,负责修饰、识别和降解异常蛋白质,并促进这些蛋白质的代谢。研究表明其异常表达与癌症、自身免疫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发生息息相关。